行业新闻
Industry News
技术架构大迁徙时代
今天我们讨论各种各样的云和工业互联网概念的背后是什么?是我们正在迎接一个新时代的到来,这个时代就是体系架构大迁徙的时代。基于云架构的大迁移伴随着工业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商业系统的需求、生产流程、业务逻辑的复杂性逐渐增加,对信息系统的响应要求也越来越高。
面对商业和制造系统复杂性的持续增加,基于传统IT架构解决方案的基本思路是在原有业务系统升级的基础上不断开发新的业务系统,即“系统+系统”模式,面临业务系统“烟囱林立”、复杂臃肿、迭代缓慢、交付低效等挑战,业务系统响应能力呈线性增长,越来越难以适应日益复杂的制造系统。我们今天讨论工业互联网、工业云,我们讨论边缘计算、时间敏感网络等概念都在描述一件事情,我们在构造一个新的架构体系,我们可能正在迎来一场历时20年的技术架构体系大迁移时代,这场迁移5年前已经开始,会在未来15年结束。
这是一场基于复杂经济系统需求牵引的技术架构大迁移,我们商业系统、制造系统变得越来越复杂,这种复杂性,来自于产品本身、来自于客户需求、来自于全球化、来自于供应链、来自于世界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今天我们需要重新构建这个架构就是基于云计算架构体系,基于云架构实现各业务系统和解决方案的云化迁移,我们需要构建一整套基于云架构的软件体系、商业模式、咨询服务、运维体系,使大量数据、模型、决策信息平台化汇聚、在线化调用,系统之间实现互联互通操作,实现了业务系统的功能重用、快速迭代、敏捷开发、高效交付、按需交付,即“系统之系统”模式。
伴随着制造系统的复杂性增加,新的业务系统通过对原有业务系统模块的充分调用、部署实现快速上线,系统响应能力指数增长。
从数字化转型1.0到数字化转型2.0架构体系的迁移推动了企业数字化转型从1.0迈向2.0,如果说,数字化转型1.0是基于传统IT架构的信息化管理,那么数字化转型2.0就是基于云架构的智能化运营;数字化转型1.0是管理导向,数字化转型2.0是创新导向;数字化转型1.0的核心是业务数字化,数字化转型2.0是数据的业务化;数字化转型1.0是实现消费端数字化,数字化转型2.0是供给端数字化;数字化转型1.0是局部数字化,数字化转型2.0是全链路数字化;数字化转型1.0是流程驱动,数字化转型2.0是数据驱动;数字化转型1.0是基于硬件和软件的交付,数字化转型2.0是数据+算法提供了赋能;数字化转型1.0是产品经济,数字化转型2.0是结果经济。
体系重构
数字化的逻辑殊途同归:数字孪生的世界可以设想一下,未来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之后,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什么?或者我们思考一个问题:数字化的终极版图是什么?从未来看现在,我们今天所看到的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软件等技术,都是未来数字化终极版图的一个碎片,ICT技术发展及应用的过程,就是我们不断把这个碎片化的模块拼一个幅完整版图过程,我们都是拼图人。
那么,形成的最终图景是什么呢?是数字孪生。我们不断地把碎片化物理世界数字化后,在Cyber空间构造成一个碎片化的数字孪生体,然后把这个碎片化的孪生体拼成一个完整的数字孪生体,直至构造一个数字孪生的世界,从数字孪生的心脏、数字孪生的飞机、数字孪生的建筑到数字孪生的城市,我们都走在构造数字孪生世界的大道上。
我们将在比特的世界中重建原子的世界,将在比特的世界优化原子的世界,数字孪生的世界在未来20年将经历三个阶段:局部的数字孪生、静态的数字孪生和动态的数字孪生。
深度融合:体系重构的新阶
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带来了体系的重构,形成了以数据驱动、软件定义、平台支撑、服务增值、智能主导为特征的制造业新体系。在过去的两三百年的时间里,制造业不变的追求是:制造的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和客户的高满意度。
新的体系对于制造业来说,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呢?带来了谁来生产、生产什么、用什么工具、以什么方式、在哪儿生产的改变。生产者由单纯的生产者转变为产销者,消费者越来越深度地参与了生产的全过程;生产产品由功能产品演进到智能互联产品,无人汽车、智能硬件等产品层出不穷;生产工具由从能量转换工具到智能工具,3D打印、数控机床广泛应用于制造;生产方式从“试错法”到“模拟择优”,从实体制造到实体虚拟融合,虚拟仿真、数字孪生的技术正不断应用,体现一种新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生产地点由集中向分散转变,网络化制造、分享制造正是这一过程的体现。
转型:从思维转变开始面对数字化转型大变革,企业如何转型?企业思维需要实现三个转变:一是以不确定性应对不确定性。面对需求的不确定性,企业需要以数据+算法的策略应对不确定性,需要摒弃冗余思维、静态思维,走向精准思维、动态思维。二是以增量革命构建新型能力,企业数字化转型,就是要把软件、设备、流程优化、管理变革最终都要转化为企业的新型能力。
这是数字化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三是从产品制造商到客户运营商,制造企业应成为一个工业产品提供者,通过产品与客户建立一种“强关系”,能成为24小时在线,了解、预测、满足客户需求的“客户运营商”。